2007年,我有幸考入西南大学文学院中国书法研究所,成为曹建老师的研究生。六载光阴转瞬即逝,我也从一个懵懂的初学者成长为今日的高校教师。回忆过去读书的时光,最难忘的就是曹老师那些经典语录,现选摘如下:
一、“做学问一定要实”
我们研一即开设关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课程,在这门课上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曹老师告诫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实”。很普通的话语,却点明了学术研究的态度。从硕士、博士到副教授、教授,曹老师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坚实的走过来,《晚清文集笔记里的书论研究》、《二十世纪书学观念研究》等几个国家级课题的成功申报并顺利结题,《晚清帖学研究》等一批专著纷纷获得国家级重要奖项,靠的就是这个“实”字。
“做学问一定要实”,每当我发现一个问题,想要深入研究的时候,这句话便浮现于脑海。犹如老师当面教导,让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想必众多同门兄弟亦是如此,从第七届全国书学研讨会开始,曹老师的学生们就开始“组团”获奖、入选。起初我们的成绩还倍受猜忌,经过第八、九届全国书学研讨会,我们研究所的成绩如芝麻开花,流言蜚语不辨自明。
二、“写字蛮累的”
读书期间,我经常陪伴老师左右。有一次曹老师写丈二大的行草作品,同学们七手八脚把宣纸平铺于地板,老师脱光鞋袜踩在纸上,纵情挥洒、酣畅淋漓,须臾唐代诗人郭震的《古剑篇》跃然纸上。完成后,曹老师点燃一根烟,深吸一口后说到:“写字蛮累的”。
对于创作,曹老师一向反对“温吞水”,创作的过程,正是书家调动和投入情感的过程,如此书法便摆脱了机械描画,成为鲜活的艺术品。而情感的运用,必定会劳心费神,尤其是创作大幅作品,所以“写字蛮累的”。每次欣赏老师的作品,都能被里面蕴含的强烈的个人情感所打动,由此可知老师在作品中投入了多少心血。
三、“做人不要那么牛”
研究生期间,初生牛犊年轻气盛,有时候难免会骄傲自大。老师经常教导我们“做人不要那么牛”,“每个能到研究生阶段的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之所以觉得自己不得了,完全是因为没有看懂自己,更没有看到水平更高的人,西南大学有很多老先生,要学学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曹老师未及不惑即成为西南大学教授、硕导、博导,中国书协理事,重庆市书协副主席。这些职务足以令许多人头脑发热,然而曹老师一向为人低调,经常以徐无闻、荀运昌、秦效侃等老先生为做人治学的榜样,并告诫我们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直至现在,偶尔取得点小成绩,我依然会飘飘然。不过想想老师的话,“做人不要那么牛”,便顿觉汗颜,马上恢复平常心,淡然面对。
曹老师是一位成果丰硕的学者,一位富于创造力的书法家,更是我辈做人治学的榜样。每当觉得工作繁琐、治学困难之时,总会拨通老师的电话,聆听教诲便会茅塞顿开,于是低头做人,踏实治学,在书法的道路上奋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