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 石门颂 原拓扫描版 隶书
引用:
《石门颂》是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汉中太守王升撰文,为顺帝初年的司隶校尉杨孟所写的一篇颂词,全称“故司隶校尉楗尉杨君颂”,刻在陕西褒城褒斜道南端石门隧道西壁之上,通高261厘米,宽205厘米,书体为汉隶,刻书二十二行,满行三十一字。1967年因在石门所在地修建大型水库,乃将此摩崖从崖壁上凿出,1971年迁至汉中市博物馆,保存至今。
《石门颂》摩崖是我国著名汉刻之一,他与略阳《郙阁頌》、甘肃成县《西狭颂》并称为“汉三颂”。全文共655字,全面、详细地记述了东汉顺帝时期司隶校尉杨孟文上疏请求修褒斜道及修通褒斜道的经过。石门颂》是东汉隶书的极品,又是摩崖石刻的代表作。它对后来的书法艺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人们称之为国之瑰宝,清代张祖翼评说:“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也。”解放前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辞海》封面“辞海”二字,就取自于《石门颂》。
此摩崖书法古拙自然,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籍;中间运行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通篇字势挥洒自如,奇趣逸宕,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杨守敬《平碑记》说:“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全称《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又称《杨孟文颂》。东汉建和二年(148年)十一月刻,摩崖隶书。20行,行30、31字不等,纵261厘米,横205厘米。藏汉中博物馆。它卷镌刻在古褒斜道的南端,即今陕西汉中市褒城镇东北褒斜谷古石门隧道的西壁上。内容为汉中太守王升表彰杨孟文等开凿石门通道的功绩。文辞为王升撰。此摩崖刻字书写较随便,不刻意求工而流露出恣肆奔放、天真自然的情趣,为后世书家所珍爱。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沔水》云:“褒水又东南历小石门,门穿山通道,六丈有余。刻石,言汉明帝永平中,司隶校尉楗为杨厥之所开”,这是有关《石门颂》的最早记载。郦道元精于古历史地理之研究,为世所公认,但疏漏失察之处,也在所难免。以上记载中就有两处失实:一是颂文中因有“杨君厥字孟文”一语,郦氏便误以为这位杨君名厥字孟文。后世不少学者沿袭郦说,不加深究,遂致以讹传讹。如宋欧阳修《集古录》即从郦说,赵明诚《金石录》更将《石门颂》径称为《杨厥碑》了。经过宋代洪适《隶释》一书的考证,才弄清此处的“厥”字,实际是语助词,也可解释为“其”或“他的”的意思,并不是这位杨先生的名字。洪氏引《华阳国志》所载,杨君实名涣,字孟文。二是郦道元及其以后的许多人,以为古石门是杨孟文开凿的,这也与史实不符。开凿石门之举,早在汉高祖刘邦时代就开始了,只是没有完成。据石门的另一著名摩崖《鄐君开通褒斜道刻石》明确记载,东汉明帝水平六年至九年(63~66),汉中太守鄐君最后完成了开通褒斜、石门的任务。后因安帝初年屡遭战乱毁坏,石门阻塞不通。顺帝初年,经杨孟文再三奏请,才重新修复。因此,杨孟文与石门之首次开通,没有直接关系。《石门颂》的艺术成就,历来评价很高。其结字极为放纵舒展,体势瘦劲开张,意态飘逸自然。多用圆笔,起笔逆锋,收笔回锋,中间运笔道劲沉着,故笔画古厚含蓄而富有弹性。通篇看来,字随石势,参差错落,纵横开阖,洒脱自如,意趣横生。《石门颂》为汉隶中奇纵恣肆一路的代表,素有“隶中草书”之称。文中“命”、“升”、‘诵”等字垂笔特长,亦为汉隶刻石中所罕见。《石门颂》对后世影响很大。清张祖翼跋此碑云:“然三百年来习汉碑者不知凡几,竟无人学《石门颂》者,盖其雄厚奔放之气,胆怯者不敢学,力弱者不能学也。”杨守敬《平碑记》云:“其行笔真如野鹤闲鸥,飘飘欲仙,六朝疏秀一派,皆从此出。”
引用:
说明:此拓本拓功精良,用纸用墨考究,墨泽光亮,纸性柔韧。故可扫描不伤原拓。除折叠处部分字未扫上外,基本扫完全本。此用来欣赏学习研究都是难得的材料。当今拓手之高手与日俱稀,况名石加以保护,有些境迁心违,更难得以景仰之心追逐古人之遗迹。大多只熟其程序与基本技术,如何比前人之拓功技外有不技之技。加之世人公认的名碑名石皆重视保护,目前存于世的,凡原石所出,已经不易了。以前出版物由于种种原因对原石的忠实程度多少有别,比如西狭颂,除工人版外,包括二玄社的所有出版的字帖,不是拓本本身保护修改的问题,就是拍照角度、胶片、排版等等因素而变形。对于书法的临摹与学习者而言。原石整拓胜裁切本几筹。是字距、行距的发展关系,是裁剪后无法实现的。更无法感受石脉于摩崖间之变化字距空间结体之奇崛于书者之书刻师之刻的智慧精神。这一点也十分重要。
随着科技的发展印刷技术的水平提高,出版物肯定会对大型碑石出版物不仅仅对独字忠实如新,也会对原石风貌从不同角度进行反映的。毕竟复制拓本不同原拓,原拓不可能象字帖一样人手一本。
龙门汉魏十三品:《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颂》、《李君表》、《杨淮杨弼表》、《石虎》、《石门》、《玉盘》、《衮雪》,以上为汉碑。还有曹魏《李苞通阁道记》,晋《潘宗伯》、《太康修栈道题记》,北魏《石门铭》、《贾三德题记》。其中:《开通褒斜道摩崖》、《石门颂》、《石门铭》本人尤为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