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是艺术的催化剂,艺术必须要有批评的伴随。
艺术家需要批评,没有批评的伴随,艺术家自身往往会积劳成疾;大众需要批评,批评能使受众者的审美判断力得以提高;社会需要批评,批评能使真正的艺术和艺术家为大众所接受,得以成名并立足于时代。
艺术批评无非是主体与客体两个方面,就是批评者与被批评者。值得关注的是,什么人才有资格被批评,同时,有什么资格才可以批评。能够构成真正的艺术批评,这两者都有一个资格问题。
时下,在书法界,批评之所以相当混乱,大概乱就乱在这资格上了。时下言论自由,艺术批评自由,在诸多媒体发表言论自由,尤其在网上,更是自由。任何人都可以拿起批评的武器,批评的准星可以瞄准任何人。没有什么人来对,也无法和不可能来对批评者与被批评者的资格考核认定。当代书法界的批评呈无序状态,当代书法界的批评,常常引起当代人的批评,也自然是自然的了。
虽然我们无法对这两方面的资格来进行考量,但是,大概所有的人或许都有一个心中大体朦胧的或者量化的标准。
为了使此议论集中一些,我们所说的批评的层次主要是指,在国家级专业报刊杂志上的批评,或者说,是业内的专业化的批评。
关于批评者的资格问题,其实古人早就说过了,一个说法应该是“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的人;再一个说法应该是“家有南威之容,乃可论于淑媛,有龙泉之利,然后议于断割”的人。这样的人来充当批评者,那肯定是最具资格的人。批评出来的东西肯定到位,肯定会得到公众的认可。真正善“观剑操曲”的人,真正能“论淑媛议断割”的人。他们一言一行都是学术化的,真正站在学术的立场进行纵横的剖析。说的都是非常在行的话,并且说出的话肯定会让人听得懂,听得明白,讲的既入理又服人。绝不是摆出一种师爷的姿态,“我花开罢百花杀”的架势;也绝不是把臭虫楞说成是可烹制成美味佳肴的胡言乱语,将蚂蚁与大象类比的乱语胡言。
但是,能有这等资格的人实在是太少了。不过,我们可以退而求其次,起码是“观百剑,操百曲”的人。总得是从事过“选美”的人,曾经摸过正宗“龙泉宝剑”,而不是只会玩道具的人。
关于被批评者的资格问题往往被人们所忽略。在当今的书法界,不管其书艺的水准如何,不管其书艺的价值怎样,往往都可以摆在被批评的位置上,这不能说不是当代书法界的悲哀。被批评者起码具备以下的资格:
1、艺术追求上必须具有普遍意义的案例
从继承与创新的角度看,其继承是有所指归的,在创新上是有一定突破的。简言之,其艺术道路是成功的,是为多数人所认可的。这样的艺术家具有典型性和典型意义。我们分析其成功之由,所至之理,则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使受众者从中得到启迪,受到教益。
2、艺术追求上必须具有独到之处的案例
从艺术成长的道路上看,其掘进的方式与方法,与众多的人有所不同。其独特的视角,独到的见解与独树一帜的风格非常另类。走的是一条走的人非常少的道路。这样的案例虽无普遍的知道意义,但仍然能够给人以参照和借鉴,从中受到启发。
3、失败的案例
若从逆向思维的角度看,一些失败的案例也具有一定的被批评的资格和价值。他会使人警醒,使人得到反面的教训。严格讲,失败的案例在当下的书法界,是非常难以进入批评领域的。对于古代的失败书家或可轻松地进行批评,而对当代活着的人,这样的批评往往无法正面展开,只是人们私下窃窃私语罢了。我们或可以把失败的案例忽略不计,古代失败的“书家”已被人们忘却,当代的失败“书家”自然自生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