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图
旧传夏圭。
轴,绢本浅,水墨画。
纵:206.4厘米 横:106.9厘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夏珪《山水》轴是浙派作品被添加古代画家的款印,「变造身份」的例子。画的左下方有「臣夏珪」的签款,因此过去被当成南宋夏珪的画作。但是透过风格分析,它应该出自明代浙派画家蒋嵩之手,画家常用的签款「三松」,原来可能存在于画的右上角,目前仅留下画绢被刮去磨损的痕迹。
蒋嵩的立轴构图,经常利用宽阔的河水将画面的景物切割成上下两段景致,然后再将景物集中于画的左侧,制造左右两边虚、实对比的效果。而在画山石及树木时,他也运用水墨渲染来呈现光线照射下,石块或树干凹凸的立体感。另外,远山则是处理成像剪纸般、半透明的效果。蒋嵩的作品,以湿润的水墨取代一般浙派画常见的粗犷线条,因此看起来比较柔和。
蒋嵩 ,字三松,号徂来山人、三松居士,江宁(今江苏南京)人。生卒年不详,从艺活动约在成化、嘉靖间。善画山水人物,画法宗吴伟,为浙派名家之一。喜用焦墨枯笔,亦善用淡墨,浓淡相间,浑然一体,如《渔舟读书图》,山石多用大片湿墨,颇见功力,虽尺幅山水,小巧流水却云蒸雾变,烟霞触目。亦工人物,与郑文林、钟礼、张路等都是浙派晚期名手。又因他们纵笔豪放,多越矩度,曾被吴派讥为“狂态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