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7)宋 马远 梅间俊语图 美国波士顿美术馆藏 经典回顾

/ 2016-07-13 15:26
《梅间俊语图》是一件笔法上比较老健,构图上比较“简易”的作品,充分反映了马远晚年绘画的特征。从画中的折枝画法来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梅石溪凫图》同出一手。

宋 马远 梅间俊语图 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经典回顾:宋代绘画

宋 马远《梅间俊语图》

绢本设色

纵:23.4厘米,横:25.2厘米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

《梅间俊语图》是一件笔法上比较老健,构图上比较“简易”的作品,充分反映了马远晚年绘画的特征。从画中的折枝画法来看,与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梅石溪凫图》同出一手。

此画又名《观梅图》,曾经王世贞、项元汴收藏。

马远(约1140-约1225年后),南宋画家。字遥父,号钦山,原籍河中(今山西永济),侨寓钱塘(今浙江杭州)。出身绘画世家,南宋光宗、宁宗两朝画院待诏。擅画山水、人物、花鸟,山水取法李唐,笔力劲利阔略,皴法硬朗,树叶常用夹叶,树干浓重,多横斜之态。楼阁界画精工,且加衬染。喜作边角小景,世称“马一角”。人物勾描自然,花鸟常以山水为景,情意相交,生趣盎然。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南宋四家”。由他们所代表的山水画派,在美术史上称为“院体”。在“南宋四大家”中,如果说李唐是院体的开创者,那么,马远则是最具代表性的院体画家。马远在构图上善于采用以局部表现整体的手法,常画山之一角、水之一涯,使画面呈露出大片空白,所以,被人称为“马一角”,被认为反映了南宋偏安的残山剩水,所谓“中原殷富百不写,良工岂是无心者;恐将长物触君怀,恰宜剩水残山也。”这种解释是欠科学的。其实,马远的边角之景是艺术上的高度提炼,完全是美学的,而不是政治学的。

当北宋画家把全景山水发展到登峰造极,南宋的山水画家要有所创造,就不能不在观照方式和表现方法方面另辟蹊径,由“远观其势”的全景风光转向“近观其质”的边角之景。另外,刘李马夏的“院体”山水,在明代被董其昌列为“北宗”,认为其在具体画法上讲究刻画,在绘画的功能目的方面不免身为物役,所以其结果往往导致画家的损寿。董其昌明确提出,北宗“非吾曹所当学”。而作为一位文人画家,应当从“南宗”入手。所以,尽管院体山水在艺术上独具特色,但在后世却始终处于被排斥的地位,尤其受到文人士大夫们的反对。

书画纵横网(www.8mhh.com)尊重原创作者及版权,转载请注明作者与出处。
阅读延展

1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