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北碑,也称魏碑,是我国北魏乃至南北朝碑志书法艺术的总称。包括摩崖、墓志、碑碣、造像记等。涵盖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时期的石刻书画。
清代书法家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对北碑书法概括了“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意态奇逸,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他对北碑书法进行了详细分析与生动描绘,为我们今天研习北碑书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
北魏皇家墓志,又称“元氏墓志”,因北魏孝文帝时期改“拓跋氏”为“元氏”而得名。
由于元氏家族得天独厚的地位,使得其死者的墓志在选石、书丹,镌刻等方面都与众不同。大体而言,其选石考究,书写恭谨,镌刻精到。正因为墓主身份的尊贵,因而在书法风格上主要表现为平正、温润、和谐、典雅、秀逸、美观,有一种皇家风范。
如《北魏元钦墓志》,全称《大魏故侍中特进骠骑大将军尚书左仆射司州牧司空公钜平县开国侯元君之神铭》,永安元年立。拓片高八二点八厘米,宽八六点一厘米,楷书。三十七行,行三十五字。一九一六年在河南洛阳张羊村出土。该墓志书刻峻美,用笔寓圆于方,结体秀整,平中寓奇,静中见动,和而不同,意态从容闲雅。梁启超《碑帖跋》云:“本平正而用笔逋峭,《张黑女》之亚也。”
作为北魏时代的石刻资料,传承至今的东西极多。尤其是墓志铭直至今日,以洛阳为中心还在不断出土,其数量据说多达数百。墓志铭幸亏在很长时期里一直被埋在墓中,磨灭的文字较少。作为探求这个时代书法不可多得的史料,它的价值被大大地提高了。
今特地从书画纵横网里众多的资料中,挑选出被认为是较具有代表性的墓志铭近100品,让大家领略北魏墓志书法艺术的精彩纷呈。当然,缺漏之处在所难免,亟待各位同仁搜集,补充。
北魏 元腾墓志 北京图书馆藏拓本
《元腾墓志》,或称《元腾暨妻程法珠墓志》。志原题《大魏故城门校尉元腾墓志铭》。 刻于北魏神龟二年(公元519年)十一月九日。1925年于河南洛阳城北徐家沟出土。后归河南博物馆。志高51.3厘米,广55.5厘米。正书。十八行,行十八字,共304字。著录于黄立猷《石刻名汇》,王壮弘《六朝墓志检要》等书。赵万里《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收入图版。近年《中国书法大辞典》、《中国书法鉴赏大辞典》均收入。 [详细]
北魏 骑都尉董伟墓志
魏故宣威将军骑都尉董伟墓志,北魏孝昌三年二月十六日。 【释文】魏故宣威将军骑都尉董伟,字大瑰。不幸遘疾,春秋卌有九,以正光四年四月廿五日卒于洛阳咸安乡安明里。孝昌三年岁次丁未二月甲午朔十六日己酉葬于芒山之阳。 [详细]
北魏 元羽妻郑太妃墓志 墨书 志归墨香阁
北魏广陵王元羽妻郑太妃墓志,2004年出土于河北临漳。为砖质墨迹,书于于北齐河清三年(公元564年)。是迄今为止首次发现的北朝小楷墨迹墓志,这对研究西北写经之外的楷书,墨迹与刻制工艺的关系等意义重大。 北魏广陵王元羽妻郑太妃墓志,2004出土于河北临漳汉魏邺城故地,砖质,37X37CM,小楷墨迹,有乌丝栏,凡二十一行,行二十五至三十字不等,书于于北齐河清三年(564)。此志有坏痕,出土时水渍颇重。迄今为止,发现北朝小楷墨迹墓志尚属首次,这对研究西北写经之外的楷书,墨迹与刻制工艺的关系来说,可谓意义重大。 [详细]